2009年6月22日 星期一

探索

昨天上楊瑞珠老師的阿德勒心理學
從童年到現在的轉變看見自己
有一種不一樣的眼光帶進來
我似乎看見自己的散漫隨性(越來越嚴重的忽略細節)是怎麼回事

家庭星座裡的手足排序
老師說起手足關係的競爭
我想到弟弟的認真、負責、專注
衣服一件件整整齊齊、所有資料分門別類、交辦的事情總不負使命
弟弟品學兼優、從小都是模範生、班長
是媽媽賣書的金字招牌,因為弟弟也是也是神童
一個國小的小孩就能和大學生大聊中國古代歷史
媽媽打著弟弟當招牌幾乎無往不利
我覺得媽媽為弟弟而驕傲
所有能成就一個好孩子的楷模都給弟弟做足了
我只能當一個壞孩子,在父母面前擺爛
亂七八糟的衣櫃(再大的房間總還是凌亂)邋遢的穿著(爸媽念茲在茲的是:已經當老師了!還穿得像太妹)自我主見強、只聽自己的聲音(想去哪裡就去哪裡,父母的話都聽不進去)

楊老師說這是一種過渡補償
因為我的散漫後來其實成為自己焦慮、恐慌來源
東西亂丟常常必須找東西、無意識的沒禮貌(不覺得需要對長輩恭敬、對陌生人恭敬)
生活毫不仔細而讓別人收拾殘局(我同事說的)
不敢負責(知道自己常有疏漏、怕自己搞砸而沒信心)
儘管這可能成為別人口中「圓融、隨和」

老師說手足競爭的過程,人會展現一種的生命風格
「生命風格」的詞很後現代
既然是風格便沒有標準,只有能不能適應(fit in)
阿德勒儘管是帶有悲劇色彩的心理界大師
但他的理論卻是樂觀的
因為他相信人的生命風格是可以重塑的
改變是有可能的(這對心理治療學派來說真是廢話,否則治療師究竟何用?)

隨著論文大限一天天的逼近
在電腦面前發呆的時間卻越來越長
不準備即時畢業、一股和自己失能的感覺拉拔
不喜歡自己「認真」但又不喜歡自己「懶散」
這種雙重逃避
是自己該面對的問題

沒有留言: